- 發問前請先搜尋參考其他家長的類似問題。
- 若相關搜尋結果仍未能解答您的問題,請填寫底下提問表單。
- 一般問題將於工作日48小時內回覆,遇例假日順延,特殊專業問題請耐心等候。
- 我們會以EMAIL回覆您的提問,如未收到EMAIL,可直接至此頁面重新輸入問題關鍵字查詢。
- 若不想公開姓名,請填寫暱稱,或選擇匿名送出。
- 若不想分享提問內容,請勾選「內容保密」
- 建議您在發問時,告知您(問題)所在「縣市」、「兒童年齡」、兒童目前「就醫」資訊、「就學」及「療育」狀況,我們比較能依據您提供詳細資料給予適當的答案。
請選擇您想了解的問題:
孩子有發展遲緩,我該如何尋求協助?
上網或打電話至各縣市通報轉介中心或個管中心。社工或個管員會在7天內與家長或主要照顧者聯絡。
超連結至通報轉介中心列表頁。
若遲緩兒給別人報稅扶養,是否會影響療育交通費申請?
此情況並不會影響療育交通費的申請,因為療育交通費補助是以遲緩兒為申請人。
我的孩子有輕度發展遲緩,今年已經進入私立幼兒園的小班,去上學不到一個月就被傳染感冒,在家休息三天後又送去,每天在出門前都大哭大鬧,我不知道該不該讓他去上學?
其實剛上學的孩子,因為從家庭這個安全溫室中到一個大環境去融合,很容易都會出現感冒這些病症。因此如果孩子需要在家休息,當然可以請假。有時候如果只是輕微的症狀,也可送孩子去幼兒園,但要和老師說明情況,以便老師在必要時給予照顧。因為孩子請假或其他原因間隔一段時間沒上幼兒園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讓孩子對重返幼兒園有一個心理準備。給媽媽的建議如下:
1、在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最好讓孩子在家吃過早飯之後入園,尤其是新生,雖然學校在9:30或10:00會提供點心。一般幼兒能夠完全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至少需要2周到4週的時間,孩子很可能因為過分的思念媽媽或者過度哭鬧不想吃東西,肚子鱷會更讓孩子哭鬧。我們發展遲緩兒適應學校的生活可能需要更長。
2、不要隨便讓孩子請假。有些家長心疼孩子覺得今天天氣太熱或下大雨,就不想讓孩子出門,甚至有些隔代教養的祖父母心疼孩子哭鬧,會說小班而已,沒上什麼等理由,自作主張的給孩子放了假,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
3、有些家長堅持了一個月,孩子依然哭鬧,這個時候希望家長堅持下來,要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的。很多寶寶都是在家長面前哭鬧,等媽媽轉身離去之後馬上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最後建議家長如果尚未申請巡迴輔導,可以和幼兒園協調向教育局提出申請巡迴。
我的小孩剛進幼兒園中班,已經上了快3個月了,為什麼上學總是哭鬧,甚至不想上學,老師說缺乏安全感,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孩子會缺乏安全感或情緒有問題?
幼兒缺乏安全感原因
1、 心理需求未滿足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沒有得到行動上的自由、獨立與正常情緒的釋放。
2.照顧者的情緒影響
主要照顧者是孩子最親密的接觸者,如果主要照顧者經常怕這怕那,或是對於孩子做同一件事情經常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那麼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做事與生活態度。只有照顧者本人的安全感和價值能穩定時,被照顧的孩子不安全感和焦慮才會減少。
3.家庭的成員相處是否和諧
家庭成員之間融洽的關係,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礎。對於孩子來講,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經常看到父母間的衝突,孩子會感到極大的不安與畏懼。甚至有時候家中其他成員的關係也要注意,如父母和祖父母或其他親人的關係等。
4、平常是不是寶孩子照顧得太周到
因為家中的孩子越來越少,有很多獨生子女,爸媽或祖父母過於疼愛或保護,把孩子保護得太好,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準備好了清道夫、搶先去移開路障,剝奪了孩子面對困難的機會,使孩子膽小、害怕面對困難,自然自身也失去了安全感。
5、喜歡把小孩和別人的孩子比較
家長常常對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要求。總讓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當孩子不如別人或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會非常著急,抱怨的話、情緒化的行為就會出現。經常不去考慮孩子的感受與能力。
6、孩子自我為中心
因為未上學時,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常常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讚美,家長、幼稚園老師天天都是,你真棒、你太聰明了等等,使孩子有了討拍按讚症候群,聽不得一點反面意見,這樣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體驗和原動力,常常會很情緒化,缺少安全感
我的孩子一歲半不喜歡刷牙怎麼辦?
大約1歲半前寶寶通常對刷牙會有抗拒的舉動,有的會用力掙扎或哭鬧,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口腔有沒有敏感的問題。寶寶剛開始進行潔牙時,一定要有好的刷牙經驗。最好父母可以一起合作。可以先墊個枕頭讓寶寶舒服的躺在媽媽腿上,爸爸則負責固定寶寶的手腳,讓寶寶不要亂動。由於牙刷容易刷到外側牙齦讓寶寶感到不舒服,所以剛開始進行潔牙過程時,家長可先用乾紗布清潔孩子上下顎外側的牙齒,牙刷沾開水清潔牙齒的內側,等寶寶漸漸習慣用牙刷後,再改成用牙刷刷完全口牙齒。要注意的是孩子有時因為口腔內肌肉敏感會咬住牙刷或紗布。如果咬住時,可以用手輕輕按摩口腔外側的臉頰肌肉,讓孩子肌肉放鬆打開,不要緊張用力拉扯,這會讓孩子咬越緊。(使用紗布要注意厚度不要讓照顧者手被咬傷)。
我的寶寶五個月大,但寶寶不願意吃副食品,我要不要繼續餵食副食品呢?
日常生活中需要訓練孩子的咀嚼,關鍵是讓在孩子學會咀嚼,在世當時間增加食物的硬度來增加孩子的咀嚼頻率、時間與強度。
訓練孩子咀嚼最好時機,是在添加副食品的時間。 一般以出生後4-6個月是最佳時期, 應滿足寶寶咀嚼功能發育所需要的生理刺激。訓練孩子咀嚼要有耐心。在寶寶4-6個月大時,開始用湯匙給嬰兒糊、泥狀食物時, 寶寶常會出現的情形如:在初次餵食時階 大多數寶寶會把泥糊狀的食物頂出或吐出;有時候媽媽也會擔心孩子會不會噎到。這些現象都是因為與吞咽的協調動作有關的條件反射尚未形成。媽媽不要以為孩子不願意接受,只要耐心餵食幾次,孩子的協調動作就會養成,慢慢就能接受。但提醒媽媽需要注意的是練習進食所需的時間每個孩子不同。
我的孩子2歲多,不喜歡就愛尖叫怎麼辦?
小孩尖叫,有時候是要引起大人的注意,因此大人要記住的是不要說「不要叫了」,這反而會讓孩子叫得更大聲。建議的策略是避免小孩會尖叫的情況,並在他尖叫的時候轉移他的注意力,家長可以試著做如配合小孩的作息做事、避開安靜或正式的場合(因為大人會自己感到不好意思,要求孩子安靜)帶孩子去較吵雜的地方、理解小孩發聲尖叫原因,像是不是累了或不舒服。隨身幫孩子準備喜歡的玩具或食物,如果孩子的尖叫聲還沒有到火山爆發,讓孩子二選一也是不錯的選擇。(各個年齡層尖叫有不同意義)
我的孩子是發展遲緩兒童,我要如何幫我的孩子選擇合適的幼兒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當發現孩子發展有遲緩或障礙現象時,家長就擔心著孩子的成長,積極為孩子準備最好的治療與教育,希望孩子的發展有進步,而當孩子要讀幼兒園了,家長要怎樣準撤迎接孩子的入學呢?想想孩子的需要,考量自已的期待、外在的環境等。目前學前階段仍不屬於義務教育,因此個家長都要依孩子與自己的需求去做考量。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認清孩子現有的能力與需要
家長應優先了解孩子現有的能力及孩子的需要。除由發展遲緩的平告書、身心障礙手冊別及等級了解孩子外,更應實際去正視孩子的全面性能力-認知、情緖、溝通、生活自理、行動、體能等狀況、孩子的優/弱勢點,再思考學習環境的安排,以降低孩子學習上的不適應或挫敗。
2.認識幼兒園的生活
入幼轉銜接工作除了著重孩子社會適應的問題,學校整體環境、課程內容、作息時間、上學的路線......對孩子也是一件大事。以每天幼兒園活動內容為例,家長如何配合導師協助孩子適應問題,是否需讀全天及靜坐2.-30分鐘、在校吃點心、午餐、廁所及相關遊樂器材設施、睡午覺等等,這些內容若家長能事先知道,也許對孩子入學的期待與準備將更符合孩子的能力與需要。此時家長可能會發出疑問?要如何得知這些訊息呢?
3.主動求知及參與轉銜說明相關活動
家長可由以下二種管道了解:
(1)主動就孩子想要進入所屬學區學校幼兒園進行了解。
(2)參與入學轉銜說明活動。如各縣市辦理學前身心障礙幼兒入幼兒園鑑定及安置服務等,若孩子戶籍地縣市政府舉辦入學轉銜服務說明活動,請家長積極參與。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可得知上述訊息,亦可掌握特教資源、舉辦時間、地點、內容等相關事宜可詢問縣市教育局主管特殊育業務單位或發展遲緩兒童通報轉介及個案管理中心或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
但是應為受限公立幼兒園收托人數有限,很多發展遲緩兒需要選擇私幼。因此家長選擇的要點要考量除了幼兒園需要合法立案、接送方便、價格是否合理外。其他要考量建議如下:
1. 尊重幼兒的發展: 課程和環境的安排上也會依著班上每位幼兒不同的需求而有所調整。老師們也能以最自然的方式,來協助班上的每個孩子參與活動,並定期追蹤每個孩子發展、活動參與以及在個別化教育目標上進步的情形。
2. 老師的穩定度:私幼教保流動率大,教職員工作的穩定度,也有助於孩子與老師間建立穩定的關係和情感依附,更有助於幼兒社會行為的發展。
3. 幼兒園老師願意接納發展遲緩的孩子: 園所長的態度和信念,以及老師們的態度和教學品質,只要園長、老師相信,所有的幼兒們只要給予機會,都有能力且願意學習,提供一個適合他們的學習環境,哪孩子進入幼兒園,接受融合教育才能成功。
4. 幼兒園是否協助家長連結所需的資協助: 融合幼兒園的班級需要許多的資源來支持其運作,以便讓幼兒能在教室裡得到更具整合性的專業服務。如此,幼兒不論在學習或是在與友伴或成人的互動上,都更能得心應手、發展其潛能。這些支持性的資源依著幼兒們需求的不同也不盡相同。因此當家長入幼時可請幼兒園向教育主管巡迴輔導系統棟提出申請,讓不同專業人員組成的專業團隊,定期到幼兒的班級提供服務,並且定期的跟幼兒的老師和家長開會,彼此分享、討論和追蹤幼兒的進展。
如何找適合發展遲緩兒童的安親班?
雖然有些學校有提供課後輔導服務,但是不是每個家庭,都能配合學校的時間,也不是每個學校都有辦理。
1. 建議找立案的安親班
2. 師生的比例
3. 有沒有照顧或輔導發展遲緩兒童的經驗
4. 清楚告知自己對孩子課業的要求。
最後提醒家長需要清楚,安親班的老師,不是孩子的家教。畢竟目前專門收托遲緩兒或身心障礙兒童的安親班,在服務資源方面仍嚴重不足。
我的孩子是發展遲緩兒童,六歲後該怎麼協助他?
入小學,是發展遲緩兒童使用療育資源一個很大的轉捩點。孩子白天的生活時間幾乎多以學校生活為主,因此建議家長經由正式的鑑定安置,幫孩子取得教育局所提供的教育資源,如班級巡迴輔導、資源班的輔助教學。在醫療方面,家長需要考量自己和孩子接受專業治療的時間能否配合。
上述內容尚未回答我的疑問..
* 一般問題將於工作日48小時內回覆,遇例假日順延,特殊專業問題請耐心等候,會盡快為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