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能治療觀點談遲緩兒童的早期發現與早期療育
2004-10-10文/羅鈞令副教授(台大職能治療學系)
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是基於職能(occupation)對人類的重要性而產生的一種治療專業。職能是指個人主動參與的有目的及意義的一系列有組織的活動,其特點是強調參與者的主觀經驗。職能科學家們(occupational scientists)發現,生活是一個不斷調適的過程,人們會透過日常職能活動的選擇、安排與執行,來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而理想的生活就是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嬰幼兒會透過與外界進行有目的的互動發展其潛能。例如孩子會為了對櫥櫃中的東西好奇,而設法爬過去翻箱倒櫃,玩上好一陣子。對這個孩子而言,在不斷的探索及重複的翻弄或把玩之中,他逐漸認識了物件的性質,包括大小、軟硬、粗細、形狀、輕重等,以及空間概念如遠近、高低、方向、位置等。他更透過主動有意識的操弄,學習到動作與情緒的控制,瞭解自己的能力、自己與環境或外物的關係,得到能力感、駕馭或與成就感,進而培養出自信與自尊。這些效果是無法由被動參與的活動中產生的。如果一個嬰幼兒不論是因為身心功能的障礙或環境受到限制,使得其無法參與日常職能活動,其生長、發育與學習即可能受到影響。如果能夠及早發現有發展遲緩或發展障礙的嬰幼兒,及早給與協助,就可能幫助其潛能有充分的發展。
發展遲緩或發展障礙一般是指孩子在動作、語言或概念理解等方面的發展比同年齡的孩子明顯落後。然而由於嬰幼兒各方面發展的速度原本就並非一致,有的孩子動作發展較快,有的孩子則是語言發展較快;此外,各項功能的評估項目常常可能受到施測情境的限制而致無法反應孩子真正的能力。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孩子具有適應環境、獨立生活的能力,而生活的本質即是從事各種有目的、有意義的職能活動,因此最直接的評估發展遲緩或障礙的方式即是評估孩子的日常職能活動。
從職能治療的觀點,不論一個人的能力如何,只要環境及活動的要求與個人的能力相契合,即可以有參與職能治療活動的機會。因此,職能治療從分析孩子日常所從事的職能活動即可瞭解其身心功能之成熟度,以及環境之限制或支持。配合孩子的能力,運用活動改變、環境調整以及輔具設計等專業技巧,提供環境的支持以彌補孩子能力的不足,讓他可以從事感興趣的職能活動。於活動參與中,可以誘發孩子身心功能全面的發展與整合。職能治療師並運用活動設計的技巧,配合孩子的發展與學習潛能,於活動中設計適當的挑戰,逐步提高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因此,職能治療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孩子參與職能活動的機會,及早幫助孩子參與日常職能活動,不只可以開發孩子的潛能,更能夠讓孩子有一個快樂滿足的童年生活。
回文章更新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