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偏遠地區定點社區早期療育服務心得分享

2008-03-06

所以,適不適合?可不可行?如何去做?就成為在所謂偏遠地區療育的重要思考議題,不是單以療育人員本身的立場,也不是以我們現有的豐富資源作出發,而是站在主要協助療育家庭作考量,如此一來,才能事半功倍及避免造成療育人員太大的衝擊及雙方因溝通不良而產生的壓力及誤解。有時我發現提供療育服務反而不是主要的目的,而是要像一個傳教人員,苦口婆心有熱忱的宣導早療觀念及技巧,教予所面對的家庭及早療人員,使其成為早療的種子,影響並改變自己及身邊的人。一步一腳印雖然走得有些辛苦,但也扎實。我發現定點的社區早療服務可有下列益處:

 

1.      透過定期的早療人員巡迴到當地,除了可以提供就近的療育服務外,縮短療育交通及等待時間,亦可同時就當地早療人員(如:衛生所發展篩檢人員、幼托老師)給予二次篩檢、諮詢及相關支持服務,對在早期發現上很有幫助。

 

2.      所提供的早療服務外,亦有社工做實質的介入追蹤,如:相關社福資訊提供及連結、出席追蹤、個案家庭管理等;可充分滿足療育家庭的需求。

 

3.      由於基金會所提供的早療服務是長達一個小時、一對一與照顧者、兒童及其手足、早療人員互動、示範教導,因此,照顧者及療育人員可充分溝通,並確保照顧者可實際學會並類化在日常生活中。

 

4.      由於所介入的個案家庭,多為對發展概念缺乏及文化情境互動刺激不足,因此,有時只要照顧者改變一下互動的方式及增加刺激,往往很快就展現出奇佳的療育成果,我們相信這即時的介入,就是我們堅持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的最好說帖!

 

5.      在持續的定期介入下,我們發現等待評估、療育的數量下降了,發現的年齡也從大班入小學才轉介評估下降到中班、小班、甚至學齡前!我們欣喜這樣的改變,因為表示站在第一線的衛生所及幼托園所老師、校護,因為有相關支援,所以在發現及篩檢上,更為積極。

 

6.      在提供服務時,我們很高興所接觸療育家庭的改變及態度的軟化,從被動催促前來做療育,到主動準時,並且積極轉介週遭疑似遲緩孩子家庭前往評估諮詢,甚至當起助教小幫手,點滴改變,使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件有意義的事!

 

7.      相較於醫療院所,我們所提供的是社區型的早療服務,對於幼小的兒童在接受我們的服務時,比較不會害怕,且因應當地的需要,亦有照顧者及手足的陪伴下,療育較能順利介入。

 

8.      早療的服務及資源環環相扣,緊密連結,相互合作,我們很高興因基金會提供的定點社區早期評估、療育服務,使得在早期發現、篩檢、評估、療育、衛教、追蹤各個環結,每個角色都能發揮應有的功能,真正落實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的目標!

 

以上就是個人小小的心得分享,所謂教學相長,我也從付出我的專業外,學習到許多,從和這些家庭、早療人員的接觸互動,獲得到許多力量及想法的改變!我何奇幸運能有此機會學到超乎我專業領域的種種!!要感謝的人真的很多!期待藉由此篇能表達我溢於言表的感謝!也期待能拋磚引玉,支持定點社區早療服務。

回文章更新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