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缺損對半邊腦性麻痺者上肢活動的影響
2009-07-21一直以來,在復健的計劃中,肌力訓練總是半邊腦性麻痺者很重要的訓練活動. 有學者提出: 在很多的臨床研究證明,發現肌力訓練用在部分神經損傷,半邊偏癱中風病人等,的確可以改善患側上肢動作. 而研究指出半邊偏癱中風病人的肌力訓練是要促進上肢活動的基本條件. 而對於腦性麻痺者的研究, 亦有一些臨床研究提出肌力訓練可以改善. 但由於, 半邊腦性麻痺者動作缺損的問題不只是肌無力 , 還包括協調 , 痙攣, 和攣縮等相關棘手問題. 不過按經驗法則,我們知道只要能改善任何一個動作缺損, 可能對上肢活動多少會有一點影響. 例如用肉毒桿菌減少痙攣, 確實可以改善上肢動作.而在臨床上到底是要對哪一個缺損特別注意,進而有效的提供治療,很可惜的是,目前仍未能有效的提出來 !不過我們仍會很樂觀的期待那天的到來!
據統全球計資料指出: 半邊腦性麻痺佔全部腦性麻痺者的30%. 所以目前我們在澳洲所做的這個研究,其目的是要去探討哪一個動作缺損肌力不足, 協調度,痙攣 , 和攣縮對半邊腦性麻痺者的上肢活動造成最大影響. 以下簡單說明我們目前的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這四個動作缺損對上肢活動共佔有63%的影響. 其中協調度佔最大因素 (21%), 再來是痙攣(9%), 和攣縮(7%). 很驚訝肌力不足只佔上肢活動的 1%. 打破一直以來我們深信肌力訓練是很重要的. 同時我們仔細觀察半邊腦性麻痺者的上肢, 我們發現他們具有一定的肌肉力氣去執行日常生活的活動. 他們的力氣可能比不上一般人, 可是日常生活的活動其實並不需要使用最大力氣. 反而,動作協調度才是訓練的重點. 訓練的方法包括:提供各種時間及空間的因素. 例如, 提供各種形狀和重量的物體在不同的速度來訓練半邊腦性麻痺者在上肢活動的準確性.例如訓練綁鞋帶或者拿著鞋帶穿洞, 家長可以紀錄他們整個流程的秒數, 然後設定目標, 下星期要進步多少; 可以找年紀相近沒有腦性麻痺的作比較來設定目標. 因為我們的研究是觀察性的,目前尚未提供訓練. 至於訓練效果如何是我們未來研究目標.
由於我們目前的研究是針對15歲以上的23位半邊腦性麻痺者. 參與者的選擇是能夠用言語溝通能夠聽的懂簡單指令. 所以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其他發展階段中半邊腦性麻痺者的兒童, 特別是8歲以下的兒童在發展尚未成熟其四個動作缺損對上肢活動的影響是否和目前我們所做的 15歲以上的半邊腦性麻痺者的結果相符?此外, 我們的研究是觀察性的, 所以訓練動作協調度需要進一步評估.
*我感謝職能治療師單秀蘭的中文校稿, 這篇研究的出處是: Chiu HC, Ada L, Jane B, Susan C.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motor impairments to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in people with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2009.Under review
回文章更新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