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自閉兒的識字學習

2009-07-18

文/王俊凱                                     

自閉症是一個終身的發展性障礙,而且通常會伴隨其他障礙一塊出現,但也有部分智力正常,且具有較佳的學習能力,這一個族群我們稱之為「高功能自閉症」。

 

筆者接觸自閉兒約有三年多的時間,他們通常對電腦感興趣,因此以電腦來輔助教學是一項很好的方式,三年前筆者剛遇到弘弘(化名,高功能自閉症)時,弘弘在注音符號的拼音上遇到瓶頸,他雖能唸出三十七個注音符號,但卻無法有效進行拼音,且因學習上屢遭挫折,導致情緒起伏相當大。

 

此時筆者以訊息處理模式作為理論基礎,為弘弘架構一個結構化的拼音學習環境。首先與家長討論,共同為弘弘挑出日常生活中需經常使用的詞彙,詞彙的習得有助於提升自閉兒的溝通與閱讀能力,而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彙,可稱為「功能性詞彙」。

 

筆者為弘弘挑選了192個功能性詞彙,這些詞彙是透過生態分析及與家長共同討論的方式取得,其單元分為我的身體、我的家人、食物、飲料、水果、衣服、家具和家電、交通工具、娛樂場所、醫院、餐具、衛浴設備、常見動物、常見昆蟲、公共設施、學校,每一單元下又各自涵蓋不同的功能性詞彙。

 

詞彙選定後,接著是尋找一個弘弘可接受且感興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最後筆者選擇以電腦作為媒介,因弘弘有情緒困擾,且容易在學習遭遇挫折時引爆,故透過電腦來輔助教學,能有效減少弘弘與教學者間的對立。電腦選定後,筆者以PowerPoint及科技輔具文教基金會所研發的U3做為平台來設計課程。

 

以「蘋果」這個詞彙為例,首先呈現眼前的為蘋果的相片,其次呈現的是蘋果兩字的文字加拼音,最後一張則將及圖形、文字及拼音同時呈現。課程設計的概念為先以圖形方式來呈現,可有效吸引自閉兒的目光,讓蘋果的圖形能引起其視覺感官的注意,注意後就可以進入第二張,單獨呈現蘋果的文字及拼音,此時,可讓弘弘於電腦上以書空方式練習寫字,寫完字後再讓其用口語把注音符號拼出來,這裡主要是讓短期記憶能有效運作,並透過不斷複誦的方式加深印象,這時如果孩子拼錯,不用急著糾正,免得打擊孩子的信心。最後,同時呈現圖形、文字及拼音,讓弘弘可將這部分同時編碼放置於長期記憶區,待需要檢索時能很快閱讀出「蘋果」這兩個字。有很多研究顯示,透過視覺作為線索來引導自閉兒學習具有很大的成效,故在教學流程上,筆者選擇以視覺結合文字拼音的方式來呈現,讓自閉兒在結構化的學習中自然而然學習拼音的概念。

 

除了教學的過程外,對自閉兒而言複習也是相當重要。故筆者選擇將每個詞彙都用錄音的方式,建構在PowerPoint中,當老師不在時,弘弘就可自行複習每週所學的詞彙。另外設計每張詞彙所屬的字卡,讓弘弘能隨身攜帶及複習,透過反覆練習,達到「識字自動化」。

 

幸運的教學模式建構後,出現了令人意外的成果。有一天,家長興沖沖的說:「弘弘現在都會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面,一張張唸著已學過的字卡,然後依照老師教他的方式,會的放一邊,不會的放一邊。」這似乎已經變成弘弘學習的一種固定模式,此時就可善用自閉兒在學習上的固著性,加強弘弘在識字方面的學習。

 

在教學及複習的模式建立後,再來就是建立每週的測驗制度,這裡筆者選擇科技輔具文教基金會所研發的互動式測驗評量學習系統(U3)做為平台,在版面上方放置圖形,下方放置文字,讓弘弘作選擇,最後再從軟體建立的選單中瞭解弘弘在每一題上面的反應時間及正確率。

 

在每週的教學、複習、測驗、再教學的模式中,讓弘弘從剛開始只會唸37個注音符號,且學習時遇挫折即有情緒反彈的情況下,到現在已能自行閱讀課本的文章及跟上班上的學習進度。這需要靠家長、老師雙方面的配合及努力才能達到最好的成效。

回文章更新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