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的好處

2010-04-22

文/APE愛普適應體育工作室 副執行長 呂宗憲

運動!?體育課!?到底能給我的小孩們什麼幫助?這個問題,不只對於一般學生的家長是個大困惑,對於特殊學生的家人來說,也是個抉擇的難關。抉擇什麼呢!?抉擇一周之間,願意給學生撥多少時間在運動上,更不用說督促了!其實,會有這種困擾是正常的。

從小到大的求學過程中,珠算檢定、英文檢定、各項學科能力測驗,這是許多人共同的經驗,甚至會讓自己的孩童去參與的,這些檢定是長時間以來被大眾認定有助於小孩在將來求學、求職的基本條件,並且有相當健全的評量系統及標準常模;但我們仔細分析─對於我們生存最基礎的條件─就是身與心的健康。許多人總在退休或老邁之時才欲追求生理的調適、心情的豁達及待人處世的智慧。 

但往往此時才會發現太晚培養運動的習慣而造成力不重心的現象,固我們是否該思考為小孩提早養成這種習慣?近年來,在行政院衛生署及教育局等相關當局所推行之中小學生體適能測驗,即是在給予學生及社會大眾一種監測身體適應生活條件的方法,並提醒運動對生存條件的重要性!而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體適能檢測方式及常模的建立也逐漸在成形,這是非常令人振奮的現象,這是在鼓勵學生及家長主動重視身體活動的維持。研究已經證實,休閒活動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與生活適應,而對身心障礙者的復健和社會適應更有積極的貢獻。適當的運動更是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Brock,1987;Kraus,1990)。以下舉幾個明顯且有力的例子:

 

對於肥胖方面

肥胖已被證明與新血管疾病、慢性病有直接的關係,一般人對肥胖的觀念在於脂肪的"燃燒",其實運動時消耗的脂肪比例並不太多,多運動主要會瘦的原因在於生理機轉抑制養分儲存於脂肪細胞。在成年身心障礙者的研究上顯示─肥胖是影響其健康之主要因素,亦是造成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對於長壽

胰島素的分泌量及敏感度影響在動物實驗上,發現明顯的影響壽命,運動是很好的恢復醣類代謝及刺激胰島素敏感度的機制,除了改善第二型糖尿病外,更能延長壽命。

 

大腦發展

運動會刺激大腦微血管增生,在大腦神經發展上有很好的助益,且在運動時必須很專注的控制神經肌肉,尤其團隊的運動,還必須專注多方來的訊息及與團隊互動,除了神經協調發展外,亦能增加專注力。在大腦主要利用的能源來自於葡萄糖,相對的身體必須要有很好的血糖控制及代謝能力,才有辦法順利且均勻的供應大腦葡萄糖,運動能有立即的效果。運動可讓人多動腦,而且動物實驗中已發現,運動可以刺激腦部有關掌管記憶的海馬迴神經細胞發展與成長,及有效延緩大腦神經退化,進而預防一些神經退化性疾病─像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症。關於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的研究者也發現,有規劃的運動可以增生一種滋養因子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它是腦部學習、持續強化、維持神經細胞健康、生存以及受傷時,保護不可或缺的蛋白質。

 

對於肌肉神經動作發展

身體動作協調能力除了神經支配肌肉的能力是可以被訓練的,越反覆的作同一件事情,神經支配是會記憶且熟練的,且因肌肉逐漸的強壯,能使動作做的越來越輕鬆。

 

心理

運動會刺激分泌腦內啡,可以自然的方法降低壓力及使心情興奮,並可穩定交感及副交感神經,進而漸進式且穩定的改善情緒。而在社會性的研究中可已明顯發現─尤其在團隊性運動中,可以促進人際關係、挫折容忍度、團隊合作的能力、及對於環境多方面的敏感度及支配能力。

對於以上的益處,希望大家了解後除了能夠砥礪一般的孩子、身心障礙孩子多多參與運動外,更能提醒我們自己將運動及休閒活動視為生活中必要的行程,但需注意的是如何規畫運動計畫,包括─項目、時間、強度、方法及技巧,這關乎我們能否持續運動及享受健康帶來的益處,因為自己覺得不有趣的運動我們不會想要持續參與,而用錯了方法反而會帶來運動傷害,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已有一些簡單的測試、建議,如健康體適能檢測、三三三運動計畫等等…,但對於身心障礙者的體適能檢測及運動前、後內在素質的評估呢?於下一回將以APE愛普適應體育發展工作室之經驗及方式與您分享。

回文章更新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