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里程碑
2007-07-05文/物理治療師 王湘慧
在參加過幾次偏遠地區的評估,發現現在的家庭孩子生的少,因此家長對孩子都相當疼愛保護,但卻反而對於如何和孩子遊玩與陪孩子學習有著一些障礙與無力感,當他們面對孩子在某些領域發展較遲緩時,更會顯得不知所措與無助。以下針對物理治療的部分,提供家長一些小撇步,如果當孩子以下幾個重大發展里程碑有發展遲緩時,期望藉由它能將家長的不安與惶恐降到最低:
1. 翻身:正常發展月齡為6個月,若孩子到了6個月還沒發展出翻身的動作,也請家長稍安勿躁,您可以讓孩子仰躺,先試著扶著孩子膝蓋,幫其膝蓋大腿屈曲,輕輕左右扭動一下孩子的骨盆,幫孩子先暖身一下。如果此時您想讓他由仰躺往右翻轉變為趴姿,可以將孩子的左邊膝蓋大腿彎曲,然後由孩子骨盆協助左側大腿往右跨過身體中線,接著放一個吸引他的玩具在孩子頭部上方的地板上,孩子為了看玩具,會扭轉自己的頭,這樣的頭部動作便可帶動出漂亮的翻身,記住左右兩邊都要練習。另外,等待孩子主動做出動作也是必須的,家長切勿過度心急,又伸手幫他轉頭,要知道讓孩子主動做出動作才是進步的關鍵。
2. 坐:正常發展月齡為7-9個月,若過了這個月齡您家寶貝還不能自行坐的很穩,大都是因為家長保護過度,以致孩子很少有機會獨立坐在地板上玩玩具,大部分時間都由大人抱著。一般只要讓孩子有多一點時間自行坐在地墊上玩玩具即可。若您擔心孩子的安全,可以將棉被枕頭捲放在孩子的四周,這樣一來孩子可自行練習平衡(學習讓自己維持重心不跌倒),二來也比較有自信,畢竟一直被扶著坐,跟自己可以坐著玩玩具是不一樣的,這樣孩子也會有較強的動機與自信去主動探索環境,較不會畏縮不前。
3. 爬:正常發展月齡為9個月,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過爬的階段,有些孩子會跳過這個階段直接進到走路的發展里程。一般不愛趴的孩子通常也不會爬,如果家長堅持一定要孩子有爬的發展出現,您可以在孩子不排斥的情況下,先讓孩子的胸腹部趴在你的大腿上,用你的大腿當孩子的支撐,讓孩子雙手撐地練習趴姿下玩玩具,這樣比較不費力,孩子通常較願意嘗試趴姿。在孩子對於趴姿接受度比較高之後,可以慢慢將大腿的支撐點往下挪至孩子的腹-骨盆部,慢慢變成不需要支撐孩子就可以自行趴著玩玩具。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孩子的手與背部更有力氣,也漸漸不討厭趴在地上。之後當孩子在趴姿下玩玩具時,您可以試著將孩子的玩具挪至其前方1公尺處,孩子如果有動機,通常會出現貼地爬的蠕動動作,這時您可以將您的雙手放在孩子的腳踝,當孩子右手往前伸時,您可以將他的左腳踝往前推(讓孩子大腿膝蓋屈曲),當孩子左手往前伸時,您可以將他的右腳踝往前推,如此去協助並模擬爬的動作。
3. 獨立行走:正常發展年齡為1歲到1歲半,當孩子遲遲未能獨立行走,您可以將孩子的玩具慢慢往高處挪,讓孩子多多練習扶著東西站起來,並且讓他有較多時間站著玩玩具。嘗試牽著孩子兩手行走,再慢慢改成牽單手行走,記住不要讓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被大人抱著,這樣是會妨礙孩子的發展與對環境的探索。在地上多鋪一些軟墊,這樣即使孩子跌倒都不致於會過度驚嚇或受傷,當孩子跌倒時,家長在孩子面前也盡量不要表現出極度驚恐與過度保護,這樣孩子才不會更害怕放手行走。
以上這四個發展里程碑,大都是家長較為關注的部分,如果孩子有上述問題,家長真的很擔心,尋求小兒科醫師先作初步篩檢與診斷是必須的,倘若醫師覺得孩子尚在正常範圍,希望您除了搭配醫師的建議,也可以透過上述簡單的方法,讓孩子開心的去慢慢進步。大部分孩子其實都健康又活潑,只要用對方式,給孩子多一點刺激,多一點經驗,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玩樂,少一些保護,少一些責罵,這樣您會發現您與您的孩子都更開心,孩子的整體發展也會更提升。
回文章更新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