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瞭解評估報告書上所給的訊息
2004-07-08文/陳美吟心理師(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心智科)
當孩子到專科醫院進行評估之後,在一段時間以後會有評估報告書,內容在泛及所有檢查的各種結果及可能的診斷。每一位孩子的結果與情況都不一樣,然而當家長接獲評估報告書後,對這一份評估報告書您瞭解多少?
今天就從臨床心理師的角度,來瞭解所謂的發展測驗或智能衡鑑,所呈現的分數或發展程度來做瞭解。
一般如果在3足歲以下的小朋友,會是發展測驗。報告書中會清楚告知使用哪一種評量工具,目前小朋友的任知能力在幾歲幾個月,發展程度是否正常。若不正常目前遲緩程度是在輕度、中度、重度。同時在行為觀察部分會有一些文字敘述,是讓家長瞭解孩子當時的表現。而若是3歲以上,已有語言表達能力並且可以有雙向溝通的能力,會是智能衡鑑。直接呈現是語文智商、非語文智商及總智商。且會告知目前遲緩程度是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
經常有許多家長看到評估報告書後會有一些質疑。常會提到的是我的孩子在評估過程中不太能與治療師配合,因此表現不好,評估報告書中所呈現的結果,與孩子的實際狀況可能不太符合。實際上這是家長對評估工具的不瞭解。其實一個工具能夠被使用並告知程度,這工具已經過非常複雜的程序,才呈現其可比照的結果,並可靠地告訴您,小朋友與同年齡比較之下,他站在哪一個位置,是正常或落後。所以當您拿到評估報告書中譬如:語文智商59、非語文智商52、總智商51,意味這位小朋友是輕度的遲緩,需要資源教育。
為什麼51是輕度?是如何界定?從標準的常態分配來看,智力程度可分成下列各種程度,且所佔的百分比率是多少。
資賦優異( 2﹪) 130以上
優 秀( 7﹪) 120-129
中 上(16﹪) 110-119
中 等(50﹪) 90-109
中 下(16﹪) 80- 89
臨界智力( 7﹪) 70- 79
輕度智障 50- 69
中度智障 30- 49
重度智障 25- 30
極重度智障 25以下
所以大家就可以從分數上的瞭解目前小朋友站的位置在哪裡,為什麼需要積極的早期療育,其目的就是要縮短差距。如果此差距是持續存在的,該如何提供適當資源給孩子,讓他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學得自信和快樂。
回文章更新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