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早療模式工作坊報導

2015-10-27

104年10月17日至10月20日,由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復健科、及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兒童臨床心理實驗室共同主辦之「丹佛早療模式工作坊」,於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協力國際會議廳舉行,協助專業醫療人員、家長等持續進修,以提供更好醫療的服務。

據盛行率資料統計,泛自閉症類疾患於台灣盛行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顯示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性逐漸為社會大眾所重視,自閉症的早期診斷與療育越顯重要。丹佛早療模式(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ESDM)為一自閉症早期療育的介入模式,由Rogers及Dawson等學者所創立,以典型幼兒早期溝通及社會互動表現作為參照架構,透過與治療者互動時的遊戲材料與感官經驗,讓自閉症幼兒於一般情境中即能練習與他人互動,並能逐漸類化至不同情境。一項於2010年由Dawson等人的兩年追蹤研究,比較接受丹佛早療模式治療組和一般對照組的進步幅度,結果顯示接受丹佛早療治療的個案在認知能力、生活適應表現皆有明顯的進步。其他研究亦顯示丹佛早療模式能有效提升兒童的認知和語言能力、社會互動及模仿技能,並減少自閉症狀的嚴重度和增加適應技能。

本次工作坊分為一天的初階工作坊及連續三天的進階工作坊,邀請到澳洲的兩位ESDM認證治療師及訓練專家Jessica Feary與Kristy Capes,以及來自美國的Jennifer H. Epstein來台授課。由於丹佛早療模式重視團隊間的彼此合作,此次工作坊有精神科或復健科的醫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及臨床心理師等跨專業的專家學者們共同參與,與會人員約有238位。初階工作坊中,大會邀請台灣自閉症之父宋維村醫師主持初階工作坊的進行;宋醫師除了向大家介紹ESDM目前在國外之應用概況,也分享未來希望能將ESDM模式運用於台灣之藍圖。在工作坊正式開始後,講師們講解如何根據ESDM課程表評估自閉症兒童的各項領域發展,並根據評估的結果以形成較為明確的治療目標。下午的工作坊中,則進一步的指導如何更細部地將治療目標拆解為具體可行的步驟,以及講述ESDM模式當中強調的感官性社會互動等治療元素;過程中也安排讓學員們分組討論,如何以學習到的知識設計範例中個案的治療目標。問答時間中,各專業與會者均就治療紀錄、治療活動或器材的選擇、專業團隊安排、治療個案異質性等議題提問,講師亦分享目前在澳洲的早療工作經驗供學員們思考。

連續三天的進階工作坊則安排學員分成三組,每組五位學員,一位講師,以ESDM的治療架構與自閉症患童實務演練,過程中講師實際在旁指導執行,幫助學員更瞭解如何將ESDM模式應用於個案上。由於本次進階工作坊報名人數過多,僧多粥少顯示在自閉症早期療育的專業進修需求,辦理此項研習,由於講師均來自國外,除需旁大的經費外,人力、行政作業以及必需向國外申請兩百多位學員認證工作(每人美金五十元)均極為繁雜,感謝政大姜忠信教授及台北慈濟醫院吳欣治醫師之大力支持,才能完成此一研習,期待未來能夠繼續舉辦此類的工作坊,增進台灣對自閉症兒童的重視與協助。

回活動報導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