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導自閉兒歌唱

2013-10-22

文/特教老師 王俊凱老師

洋洋是一個高功能自閉症的孩子,他小時候原本會自己哼唱一些歌曲,但有一天不知道受到什麼刺激,突然不唱了,每當媽媽要教他唱歌時,洋洋就會排斥,然後躲開,一直找不到開啟他再次歌唱的那把鑰匙。

自閉症的核心症狀為溝通缺陷、社會性互動差及偏執行為,洋洋在這些方面都有某種程度的行為問題需要克服。

筆者以「多元療育,多元療效」為原則,並以「兒歌」為教學主軸,短期目標為洋洋能唱出十首兒歌,長期目標為洋洋能與人分享兒歌。目標設定後,接下來就是尋找適合的方法。

筆者教洋洋的第一首兒歌為「生日快樂歌」,洋洋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為他不會跟著歌曲的旋律去哼唱,每當老師唱「祝你生日快樂」時,他是用唸歌的方式處理,而非將旋律唱出。在筆者反覆教唱幾遍後,洋洋依然是用唸歌的方式唱歌,幾次下來對老師及孩子都會造成挫折,且孩子還可能因處在這種挫折的情況下,衍生出額外的問題行為。

有鑑於此,在教唱幾次都不成功後,筆者決定改變教學方式。首先以科技輔具文教基金會研發的圖文大師動畫語音軟體製作十首兒歌版面。除事先將每首兒歌的歌詞切分成十二格來呈現外,並同時將聲音錄製在微電腦語音溝通板上,例如在教唱生日快樂歌時,筆者即讓洋洋按壓溝通板來學習歌唱。有一部份的自閉兒會被機械所發出的聲音所吸引,而洋洋即屬於這一類型的孩子,筆者事先將聲音錄製於微電腦語音溝通板上正好對其胃口,誘發其學習的動機。

透過微電腦語音溝通板的協助,取代了原本老師唱一句,洋洋再跟著唱一句的方式,筆者的角色也從直接教學者轉變為協同教學者,溝通板變成我跟洋洋共同的老師,這種教學方式的最大優點為減少直接教學時,學生所遇到的挫折感,並且減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反覆教唱的負擔。

在以溝通板介入教學之後,接著筆者採用電腦輔助教學的方式進一步來加深洋洋的印象,此階段筆者採用的平台是圖文大師動畫語音軟體,這套軟體的特色除具大量溝通圖形外,亦可自行錄製聲音在裡頭,同時給予自閉兒視覺及聽覺上的刺激,進而幫助學習。

在「溝通板」及「電腦輔助教學」的雙重協助下,雖然同樣是讓洋洋練習唱生日快樂歌,但因使用的平台不一樣,對孩子來說就能持續維持其在學習時的新鮮感,激發出不同的教學火花。

對自閉兒來說,除了在結構化的環境下進行兒歌教唱外,能否將習得的技能應用到情境中亦相當重要。教學初期我們是在結構化的環境中進行,主要原因是為了先幫洋洋過濾掉環境中可能的刺激,減少干擾,並讓其能專注於學習,等到在結構化的環境中精熟技能後,再進一步將洋洋帶至生活情境中實際體驗。若洋洋在情境中遇到阻礙,無法達到學習的目標時,老師除了可提供立即性的指導外,並可將其遇到的問題帶回結構化的環境中來練習。

基於此理念,當洋洋學會生日快樂歌後,筆者便一直想讓洋洋體驗慶生的氣氛,於是趁著筆者生日時,帶了起司蛋糕跟洋洋一同慶生,席間讓洋洋為老師唱一首生日快樂歌,並向老師說:「生日快樂。」

在兒歌教唱的過程中,除了習得歌唱技能外,筆者亦要求洋洋在歌唱時必須看著對方的眼睛才能開始唱。起初可用手指作為視覺線索,先由老師說明規則並示範,當手指頭指到老師時,就是老師唱歌;指到洋洋時,就是洋洋唱歌。等到洋洋熟悉遊戲規則後,再將「主動權」轉交給洋洋,由洋洋來主導活動的進行。透過這種教學方式,筆者發現洋洋在歌唱時眼睛看著對方的次數與時間均增加了,且從中亦習得了「輪流」及「等待」的概念。

對自閉兒而言,在不傷害其基本人權的前提下,只要是能達到學習目的的方式都值得一試(多元療育),筆者在兒歌教唱的過程中,嘗試了許多方法,並以歌唱做為核心,協助洋洋改善其學習不專注、眼神無法長時間直視對方等問題,並從中習得輪流、等待的概念及遵守遊戲規則,達到多元療效的目的。

回活動報導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