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1 我的孩子愛生氣,該怎麼辦?

孩子正在學習情緒的調整,且2歲前後的年齡正是孩子像小惡魔的時候,讓你好氣又好笑。
這時期的孩子開始事事都想自己來,喜歡到處探索,當大人阻止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時,他們會生氣(其實年齡越小的孩子越無法理解大人的擔心是什麼?為什麼不可以!),然而每個孩子表現生氣的方式不同,而這些表現生氣的方式有可能會模仿....因此在處理孩子的行為時,要少用責罵或處罰的方式,盡量以正向的方式。
例如:孩子亂丟東西時!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去把東西揀起來,當孩子撿起來時,要立即鼓勵(如:你好棒喔!會幫忙撿起來)
 

若孩子喜歡丟東西,也許孩子有動作發展上的需求,或藉由此行為去發現一些道理。
例如:丟大力一點會丟的比較遠....等等

也許大人可以提供合適的物品讓孩子玩。
例如:多和孩子玩球類丟丟撿撿的活動,或有目標的讓孩子丟到箱子裡面。

且此時孩子非常喜歡探索環境,什麼東西都想拿來試一試,因此不希望被孩子拿來玩的東西最好是收好。
另外孩子也容易透過大人的表情、動作,感受到大人的情緒,當孩子預期大人可能要責備他時也會透過生氣的情緒行為來表達。建議家長可以試著去了解孩子發生了什麼事?

總而言之,身教很重要,多給予正確的示範,並讓孩子感受到您的關懷支持與鼓勵,孩子會漸漸學到合宜的情緒表達方式喔!

Q12 孩子喜歡墊腳尖走路,該怎麼辦?

孩子有不斷探索自己身體各種控制能力的傾向,所以即使做出一些大人們看起來很危險、或容易跌倒的動作,孩子仍會一再嘗試,直到他自己滿意為止。此時我們只要小心孩子跌倒時,不會撞到頭、或其他意外發生即可。

提醒家長注意孩子是否有小腿後側肌肉及肌腱 (也就是所謂阿基里斯腱) 較緊、甚至縮短的問題。
可以讓孩子坐著或躺著,家長一手抓小朋友後腳跟、一手抓腳底板、看看孩子的腳是否可以往腳背方向勾起起來。
如果不行,可以讓孩子做「弓箭步」 的動作來拉小腿後側的筋。

不過令人傷腦筋的是有另一群所謂「感覺整合」異常的孩子,也常常會喜歡踮腳尖走路。
所謂感覺整合異常,就是孩子在處理接收外界訊息的感覺系統,如聽覺、視覺、觸覺、嗅覺、本體覺、前庭覺…等各項感官異常。
例如自閉症的孩子就常伴隨感覺整合異常。
此時,踮腳尖走路本身就不是重點問題,而是找出是哪一部分的感覺系統整合有狀況,並積極提供適當的感覺輸入訓練。

因此請家長測試一下小朋友的小腿後筋是否會很緊,若是還好,請多讓孩子練習動作,同時也請持續觀察孩子的各項發展情況是否與同齡的孩子相同。例如口語能力、與人互動的能力。
也請觀察孩子自己在玩遊戲的時候,玩玩具的方式。如果都還不錯就不用太擔心,繼續讓他好好探索自己的身體,只要提供安全的場地,讓孩子盡情的作實驗吧!

Q13 發展遲緩有優先進公立幼兒園的權力嗎?

若經評估為發展遲緩,並領評估報告書,可擁有報名入幼鑑定安置的報名資格,但仍須依據該校缺額、幼兒年齡以及安置條件順位來排序,並非保證一定有幼兒園可就讀。

Q14 孩子還不會說話,是否為發展遲緩?

建議您先使用"兒童發展篩檢表"進行您孩子的兒童發展篩檢,來檢視您孩子的行為是否符合同齡發展階段。提供篩檢表網站(https://www.fcdd.org.tw/novice/1)給您參考。若您依據篩檢表之題項填答,其結果不同以下提供建議:

  • 1個題項有問題(不包含星號題):持續三個月追蹤、觀察。
  • 1個星號題未通過:需至醫院的評估中心做檢查。
  • 2個非星號題未通過:需至醫院的評估中心做檢查。

若您有其他問題或是有後續資源找尋的問題,您可以來電詢問,或是就近去電該縣市『兒童發展通報轉介中心』洽詢。

『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是由台灣學者經過嚴謹的研究,以各年齡層中90%兒童已達成的能力進行編輯,更能符合台灣兒童的發展,建議您0~3歲之孩童:每年至少做2次兒童發展篩檢。

 

Q15 是否可選擇離家較遠的特教班入學?

以離家(戶籍)較近的小學特教班為入學原則。若有意安排其他小學特教班,須將戶籍作遷移動作。

Q16 我的孩子戶籍學區為共同學區,報名方式為何?

共同學區指的是某一區或里、鄰同時為兩校以上之學區,在學區內之學生得依其意願選擇就讀學校,請家長選擇共同學區其中一所學校,並至該校報名。

Q17 孩子入學後就讀資源班,是否可轉至特教班就讀?

請先和學校老師確認,學校是否有設置資源班或特教班班別,若皆有是可以轉班的,請由資源班或特教班老師協助申請。

Q18 我的孩子一升二年級,若覺得孩子跟不上是否可重新就讀?

1.若孩子有該項需求,請家長向學校提出申請。

2. 學校將會做全面考量,但是申請不容易;通常為小六入國中階段才會有這部分的考量。

Q19 請問申請鑑定安置時,父母雙方是否需一同出席報名?

僅一方出席即可;但文件上若需家長雙方簽名之部分,送件時需雙方皆已簽名。

Q20 我的孩子升大班需要換老師,如何幫助孩子學習適應?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除父母家人之外, 老師是孩子接觸最多的人之一。 讓孩子熟悉、適應不同教學風格的老師, 也是一件好事。 多換老師對孩子來說也是多接觸榜樣、多豐富自己經驗的機會。 當然這對我們性格偏內向、膽小、適應慢的孩子則可能需要一些適應時間, 也許孩子剛剛建立起來的自信心又出現搖擺不定的狀況。 因此提供以下建議:

 1.可以請原來的老師, 以遊戲的形式讓新老師與幼兒間相互認識與了解及提供資料。 這樣做,可以減少孩子適應陌生和減少適應的難度。

2.參加家長會, 親師一起溝通: 相信原來的老師都會盡可能地向新老師介紹孩子的長處,家長也要少提孩子不會什麼或負向行為, 給新老師和孩子留有互相發現、互相賞識的空間, 避免先入為主的成見, 干擾新老師對孩子的準確判斷。

為了溝通的有效, 如果家長和新老師時間可以,可提前和老師聊孩子的狀況和自己擔憂, 熟悉彼此的狀況,老師對孩子的個性特點有更多的了解, 教育會更具針對性。幼兒園老師的更換有利也有弊, 學習適應和過去離別對我們的孩子是一輩子需要學習的。